經顱磁刺激在神經科學領域的應用
經顱磁刺激(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TMS):是利用置于顱骨外的磁場對腦組織施加刺激,它是一種簡單而廉價的方法,能夠選擇性地影響相應腦區。相應的研究發現經顱磁刺激時,高頻(>1Hz)主要起到興奮的作用,低頻(≤1Hz)則是抑制的作用。
早在1985年,一位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的學者AnthonyBarker發明了經顱磁刺激,之后,這一技術迅速地應用到神經科學的研究和臨床中,為認知功能、神經網絡、神經疾病的診治等研究提供了方便而有力的工具,特別是近10余年來在抑郁癥、腦卒中等神經疾病的治療上取得了顯著的療效,逐漸成為治療神經系統疾病的一種重要技術。
經顱磁治療儀在神經科學領域的應用:
TMS發明至今已有20余年,現在已經成為研究神經科學的重要工具,其中重復TMS具有類似長時程增強及長時程抑制的調節神經元興奮性的作用,在治療神經精神疾病上的嘗試已經取得很多成果,例如重復TMS改善抑郁癥狀及促進腦卒中后神經功能恢復的療效已得到肯定;此外單脈沖TMS治療偏頭痛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研究成果。TMS在治療帕金森病、癲癇等疾病方面研究結果不盡一致,而在治療神經痛、耳鳴等疾病時雖然研究結果一致,但研究樣本量不足,這些都需要積累更多高質量的循證醫學證據。
TMS作為相對無痛、無創的電生理技術,在研究癲癇病理生理機制和抗癲癇藥物引起的大腦皮質網絡興奮性改變方面具有一定價值;聯合其他檢查技術,如腦磁圖、功能磁共振技術等,TMS可用于癲癇術前語言區和致癇灶的輔助定位。近年來隨著神經導航系統的應用,TMS的空間分辨率明顯提高,解決了TMS的定位問題,為進一步研究和臨床應用提供了便利。微信咨詢:zsds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