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閉癥該怎么辦?—經顱磁治療儀
孤獨癥(autism),又稱自閉癥或孤獨性障礙(autisticdisorder)等,是廣泛性發育障礙(pervasivedevelopmentaldisorder,PDD)的代表性疾病。
《DSM-IV-TR》將PDD分為5種:孤獨性障礙、Retts綜合征、童年瓦解性障礙、Asperger綜合征和未特定的PDD。其中,孤獨性障礙與Asperger綜合征較為常見。孤獨癥的患病率報道不一,一般認為約為兒童人口的2~5/萬人,男女比例約為3:1~4:1。
臨床上首次描述孤獨癥是在20世紀40年代。1943年,美國醫生Kanner報道了11例患者,并命名為“早期嬰兒孤獨癥”(earlyinfantileautism)。他當時描述這個類群的患者特征如下:嚴重缺乏與他人的情感接觸;怪異的、重復性的儀式性行為;緘默或語言顯著異常;高水平的視覺——空間技巧或機械記憶能力與在其他方面學習困難形成對比;聰明、機敏且具有吸引力的外貌表現。

最初,Kanner報道的這類患者被認為是兒童精神分裂癥的一個亞型而未受重視。在20世紀40~60年代,又有數人描述了與Kanner報道相似的病例,并冠以各種各樣的名稱。當時的國際及美國精神病分類與診斷標準將這類患者歸入“兒童分裂樣反應”類別中。
一般來說,自閉癥起病于三歲之前,主要表現在三方面,即:社會交往障礙、交流障礙、興趣狹窄和刻板重復的行為方式。
1、社會交往障礙
嬰兒期不愿被抱起,不愿與人貼近。幼兒期對父母無依戀,不能與同齡兒童建立伙伴關系,不與他人分享。學齡期后,對父母有感情,但缺乏主動與人交往的興趣和行為。成年后仍缺乏交往的興趣和社交技能,不能建立戀愛關系和婚姻。
2、交流障礙
(1)非言語交流障礙
該癥患兒常以哭或尖叫表示他們的不舒適或需要。稍大的患兒可能會拉著大人手走向他想要的東西缺乏相應的面部表情,表情也常顯得漠然,很少用點頭、搖頭、擺手等動作來表達自己的真實意愿。
(2)言語交流障礙
該癥患兒言語交流方面存在明顯障礙,包括:
?、僬Z言理解力不同程度受損;
②言語發育遲緩或不發育,也有部分患兒2-3歲前曾有表達性言語,但以后逐漸減少,甚至完全消失;
?、垩哉Z形式及內容異常:患兒常常存在模仿言語、刻板重復言語,語法結構、人稱代詞常用錯,語調、語速、節律、重音等也存在異常;
?、苎哉Z運用能力受損:部分患兒雖然會背兒歌、背廣告詞,但卻很少用言語進行交流,且不會提出話題、維持話題或僅靠刻板重復的短語進行交談,糾纏于同一話題。
3、興趣狹窄及刻板重復的行為方式
自閉癥患兒常對不是玩具的物品產生興趣,行為方式也很刻板,并常會出現刻板重復的動作和奇特怪異的行為,如:重復蹦跳、將手放在眼前凝視、撲動或用腳尖走路等。
另外,我們和孩子都需要坦然面對這一切。根本就沒有為他量身定做的完美世界,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會面臨自己的問題,他們也一樣。面對真實世界的規則才能感受到完整的社交。
孩子自閉癥該怎么辦?
物理療法新突破:經顱磁刺激儀
經顱磁刺激儀簡介
經顱磁治療儀:它的研制是以現代神經生物學、神經電生理學、生物物理學、磁生物學一級臨床腦病治療學為基礎,通過特制的治療發生體輸入特定的重復性經顱刺激,直接透過顱骨作用于腦細胞和腦血管,可以改善腦細胞的代謝環境,增加損傷細胞的可復性,舒張腦血管,改善血液循環,干擾和抑制異常腦電、腦磁的發生和傳播,促進腦功能的恢復。